top of page

策劃

從「無」到「有」的概念創造過程中,配以宏觀到微觀的細節執行層面,「策劃」可視為在掌握經驗與技能之上,建構出新穎並跨越陳舊、整合過去與現有資源、為可預見未來的謀劃。

以策劃思考現在與未來,正是「香港舞蹈研究」的關注點。以藝術工作者為目標受眾,我們將不定期規劃活動方案,藉著具前瞻性、以及執行性高的本地/海外交流項目,促進多元和新穎的思維,擴闊香港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新視野。

​網上焦點討論

28/11/2020

主持:李海燕

與談者:盧敬燊 、曾詠暉、徐奕婕、張煒森、陳偉基、黃頌茹、羅雪芬 

Screenshot 2020-12-08 at 22.06.28.png
讀書分享及討論:《Documenting Performance》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7:30-9:30pm

香港表演藝術的整存以及歷史資料應用的狀況,甚至稱不上強差人意:大量的演出錄影藏身層架或紙箱,靜待重見天日,卻只等到堆填區相見;存甚麼、如何存、如何系統化、如何判斷價值......各方面的相關知識尚待建立。

 

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藝術及新媒體學院研究主管Toni Sant 編纂的《Documenting Performance》,2017年出版,探討在使用數碼科技的語景下,如何還原、保存以及傳播現場表演產出的知識。著作以表演整存的「過程」為核心,開同類型工具書之先河。「香港舞蹈研究」主辦讀書分享及討論會。

 

讀書/與談者:

董言(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博士,「香港舞蹈研究」駐場研究員)

李橋河(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碩士,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助理)

李海燕(香港中文大學碩士,表演製作及評論人,「香港舞蹈研究」聯合創辦人)

鄧曉霖 (Benesh Choreologist,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藝術及文化企業文學碩士)

 

(分享為非牟利私人研究活動)

相約譚寶碩

「我幾十年都在努力探索禪、修行、藝術。
認準自己要走的路之後,先從改變自己的精神面貌開始,人心改變,藝術就會改變。
這是藝術家的必然道路。藝術與心靈相關,禪與人生相關。不能孤立地祇用方法可以學到禪、同樣亦不能祇以方法可以表達藝術。」 —譚寶碩老師


譚寶碩跨媒體藝術家,其活動跨越詩書畫樂文學攝影。他也是香港少數在教學中融匯禪修、中國文化、哲學、佛學、音樂、國畫、書法的大師。在這裡,他與幾位「香港舞蹈研究」邀請的舞蹈創作者以聊天方式進行對談,談天說地、談人生、談藝術,必然有趣且深刻。


主持:黃頌茹                                  嘉賓: 譚寶碩
與談者:蕭子聰、盤彥燊、陳偉基、李海燕

WhatsApp Image 2020-12-10 at 2.28.45 PM.

2020年12月27日第一講:「讓靈魂跟上我們的腳步」
人活在翻天覆地的時代中,我們的身、心如何自處?面對困難、障礙,想不到人生、創作的方向時,就像靈魂出竅般,該走?該停?該留?該如何?作為舞蹈從業員,在日常中,跳舞、編舞、製作節目⋯⋯總是不能避免遇上各種程度的阻力,如何讓靈魂跟上我們的腳步?似乎是一大學問。

2021 年1 月10日第二講:《停一停,用心呼吸》

在第一講《讓靈魂跟上我們的腳步》中提到,覺察能力、專注度、去除渙散與雜念,皆有助我們了解精神質素(靈魂),以及把心的清晰度(智慧)提高。而覺察自己有雜念時,正是禪修的時候。但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是思考創作的過程中,意念總是不由自主地穿梭進出,要做到覺察精神思維、呼吸、雜念等的存在,實屬不易。當舞者的身體、意念雜亂無章地流動著時,「停一停,用心呼吸」,甚至「動中覺察」又是如何實踐?

2021年1月24日第三講:《日常與健康》

有人說可以用禪修來減肥,也有人說用禪修來幫助增強記憶力,因具有治療病患功效。但其實吃喝呼吸是我們的日常,生老病死亦然。日常生活起居飲食,以及身心靈健康,似乎已成為現代都市人越來越注重、關心的事。禪修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是否息息相關?我們如何能在禪修的過程中更了解自己的日常和健康?

2021年2月6日: 第四 講 《 表演者的挫敗感 》

面對難以釋懷的處境,如何善用打坐和呼吸帶來的平靜,來處理沮喪,而非視之為逃逸的捷徑?表演者的生命,就是與他人的目光和評價打交道的過程,如何勇敢面對批評而不放棄?人生漫長,禪修的智慧如何陪伴我們在順境中不自滿,在逆境中不自怨自艾?

Lecture Series: The versatile arts administrators

已完成

Three consecutive sessions of lectures custom-designed for the graduating students of the School of Dance, HKAPA.

To be delivered in Oct, 2020.

 

Session 1: The current landscape of arts administration in Asia

In Asia, two perceptions/ actualities of arts administration prevail: that art administrators are there to navigate the existing system to identify resources for the artists they represent. They subordinate to the creative personnel and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is limited. Based on personal field experience, the talk will present the various aspects of and the evolving roles of art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or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Session 2: The creativity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dependent producer 

An overview of the contract-based working models of independent producer and SMEs (small and mid-size enterprises) with independent artis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oducer and art agent; mission and strategies of SMEs; the creative involvement of producers in the collaboration with organisations. 

 

Session 3: Arts administrator as critic, curator and advocate

Arts administrator as the initiator of the creative quest, starting from a critical POV. He develops discourse to attract artists and audiences who share his vision and is deeply involved in the creative project.

bottom of page